从两地游学看温氏食材战略跃迁:全产业链如何成为餐企“硬通货”
当华南新兴总部的养殖文化馆与华东上海营销中心的品牌展厅隔空对话,当湖州天露农场的研学场景与南浔加工厂的自动化产线形成闭环——温氏食材7月31日启动的华南区域游学活动,不仅是一场客户体验之旅,更是其向“全产业链食材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发布。
这场由佳味、佳润、晶宝三家公司联合发起的活动,以“两地游学+农场工厂联动+品牌展厅亮相”三大创新动作,重新定义了食材供应商与餐饮客户的链接逻辑。餐饮界(canyinj.com)新媒体记者有幸受邀参加“食链直通,共拓新章”温氏食材客户游学交流之旅,与温氏全国客户一起参观了温氏总部文化馆和研究院,并进行了深度座谈,全面系统了解到中国头部餐饮食材供应链的创新发展之路。
01、两地游学:跨区域布局背后的“战略协同”
餐饮界记者发现:与往届游学不同,今年温氏游学首次开启了“上海+湖州”与“新兴总部”两地游学模式。这绝非简单的地域覆盖,而是其全国化产业布局的缩影。
华南线以新兴总部为核心,聚焦“从养殖到加工”的全产业链硬实力——客户可实地考察温氏42年沉淀的育种技术、智能化养殖小区及28道标准化屠宰工艺与温氏佳味“功夫熟鸡”独家十二道功夫;华东线则以“上海营销中心+湖州农场”为载体,凸显“从市场到源头”的品牌软实力。
温氏股份董事兼副总裁秦开田在游学致辞中明确表示,温氏正加速从农牧企业向全产业链食材企业转型,“以生态养殖守护舌尖安全,通过现代化屠宰加工提升产业效率”,而两地游学正是这一战略的具象化实践。
针对鸡/猪潜在客户及新合作客户,温氏通过差异化路线设计实现精准匹配:华南线侧重夯实“供应链可靠性”认知,华东线则强化“品牌附加值”感知。这种“硬实力+软价值”的组合拳,既回应了餐饮客户对食材安全的底层需求,也满足了其对品牌协同的高阶期待。温氏股份董事兼副总裁秦开田提到, 温氏已在全国布局700万头生猪屠宰产能、3.5亿只肉鸡屠宰加工产能,两地联动可实现产能灵活调配,缩短对餐饮客户的响应周期。
02、农场+工厂:全产业链如何成为“信任背书”?
诚如温氏食材的产品宗旨“用心守护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步”,背靠自有生态农场、自有屠宰场、自有熟食工厂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温氏食材保证了食材在养殖、屠宰、烹煮、保鲜四大环节的标准化出品,也保证了其在餐饮应用端的稳定供应和产品品质。同时,温氏食材以鸡、猪为主的双轮驱动,形成了鸡、鸭、猪、蛋等多品类食材生态,覆盖餐饮端和零售端两大渠道的多样化需求。
湖州西塞山天露农场的纳入,是温氏食材“农场+文旅”模式的首次公开亮相。作为“研学基地+产品体验场”,农场通过可视化养殖过程(如乌骨鸡生态散养)、趣味互动(如小朋友研学体验),将抽象的“品质管控”转化为具象的消费认知。秦开田在致辞中强调“文化共融”,而农场正是这一理念的载体——通过“中华土鸡馆”沉浸式体验,让客户感知食材背后的文化温度。
与农场形成呼应的南浔鲜/熟品加工厂,展示了温氏食材在“标准化”与“定制化”之间的精准拿捏。以肉鸡加工为例,荷兰梅恩自动化生产线实现1.5小时极速锁鲜,28道工艺保障食材安全;同时,工厂支持鸡种定制(妃子凤、好味鸡等5个品种)与风味研发(盐焗鸡、卤味等场景适配)。温氏股份董事兼副总裁秦开田提到的“品质共筑”目标,在此体现为从种源到加工的全程可控——从农场育种到工厂加工的标准化管理,为餐饮客户提供可追溯的品质保障。
03、品牌展厅:从“幕后工厂”到“台前IP”
据温氏食材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上海闵行区营销中心的全新品牌展厅,是温氏品牌化战略的里程碑事件。展厅不仅陈列了温氏佳味功夫熟鸡、放心猪肉等核心产品,更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全产业链数据(如养殖周期、屠宰标准、冷链物流时效),让客户直观感受“从农场到餐桌”的可控性。这种“数据可视化+产品场景化”的展示逻辑,打破了传统农牧企业“重生产、轻营销”的刻板印象。
近些年,温氏食材不断在强化的“数据赋能”理念,在此落地为具体服务——展厅引入第三方行业专家“章鱼小数据”,通过餐饮大数据与消费趋势分析,助力餐企客户精准开发爆品。
以温氏佳味盐焗鸡为例,在客户合作的过程中,依托温氏食材多品类全产业体系支撑,实现从育种端、养殖端、屠宰端、出品端全产业链联动,温氏佳味盐焗鸡不仅可以确保食材品质的全程监控,还可以满足客户在各个阶段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甚至会与客户开展“联名产品推广”,实现品牌协同与利益共享。
04、创新邀约机制:生态协同构建行业壁垒
此次游学由佳味、佳润、晶宝三大业务单位联合邀约,体现了温氏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鸡/猪品类全覆盖的产品矩阵,满足客户多元化食材需求。正如温氏股份董事兼副总裁秦开田所言,“独木难成林,百川聚江海”,温氏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与4.8万户农户紧密携手,2024年实现合作农户总收益118.43亿元,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同样延伸至客户合作中。据公开信息显示,温氏股份目前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拥有控股公司390家,其中包括重点推进的六大屠宰加工基地,面向全国的全方位布局,在进一步释放产能的同时,也缩短了产品的供应距离。
外部合作伙伴章鱼数据的加入,则为游学注入了行业洞察。其分享的“餐饮趋势与AI时代的餐饮发展之路”,将抽象的市场动态转化为可落地的产品策略。例如,透过AI大数据的分析,针对华东餐饮市场偏好的预制菜需求,温氏食材可快速调动华南研发资源,结合上海营销中心的市场反馈,推进“联合研发”与“风味定制”,实现从需求到产品的快速响应。
此外,本次温氏食材还特别策划了业务交流会。会上,温氏相关领导带领游学成员就食材服务、行业发展等大家关注的话题展开积极讨论。餐饮界新媒体观察到,温氏食材接连几年举办多届游学活动,一方面意在面向下游经销商、餐饮企业集中展示企业实力,另一方面,也借游学参观活动打造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情感交流,持续强化其“中国一流的多品类农牧食品服务商”形象。
在餐饮供应链“内卷”加剧的当下,温氏以游学活动为切口,将全产业链优势转化为可感知的客户价值。《餐饮界》创始人鹤九认为,从养殖源头的科技投入到品牌展厅的体验升级,从内部协同到外部生态构建,温氏正在用“硬实力+软价值”重构行业规则——当供应链不再是简单的“食材搬运”,而是包含品质管控、定制研发、品牌赋能的全链路服务,餐饮供应链的竞争,才真正进入了“价值战”的新阶段。
8月15日,温氏将启动华东区域游学活动,延续“展厅→农场→工厂”的路线设计。届时,上海品牌展厅的数字化体验、湖州天露农场的生态养殖模式、南浔工厂的定制化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其“全产业链服务”的信号。这场跨月的游学IP,或将成为温氏下半年开拓华东餐饮市场的“敲门砖”,而其“食链直通”战略(品质共筑、数据赋能、文化共融)的落地成效,更值得行业持续关注。